1. 首页 > 美文美句

解析诗《落叶》 落叶诗leaf

一、分析诗《落叶》

1秋风催得树叶黄

2飘飘散散舞轻扬

3待到一朝秋风尽

4叶落归根肥土壤

二、写一篇落叶的小诗,自编

《秋天的景色》飘飘秋叶黄金色,天女下凡人间处,一道人间绝妙景,壮观秋景一奇观

三、诗歌鉴赏《落叶》,吴嘉纪

枝上曾几日,夜来秋已终。又随天地意,乱下户庭中。

不静月斜处,偏惊白头翁。何须怨摇落,多事是春风。

古代文人墨客对这秋季十分敏感,见落叶而流泪,闻流水以伤情。这种季节意识的敏感鲜明,显然和文人墨客敏感的时间意识是紧密关联的。秋天是万物向下变化着的季节。秋士易悲,尤其是老衰的文人墨客看到秋天草枯叶落的变化,特别容易引发一种悲哀的情绪。因为人的生命过程也是按照“出生——成长——衰老——死亡”这四季来推移的;而老年在人生的四季中,正处在秋天“衰老”的位置上,秋天来临正象征老年的来临,时光的流逝象征着生命的流逝,所以,文人墨客对秋天的来临都深味出一种浓浓的悲凉之味。

秋天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季节,树叶随着秋的脚步逐渐衰落,由青转黄,或迟或早都要纷纷坠落。常叹秋风无情,奈何落叶无语。我想,当面对季节的变换,物是人非的感慨,哪怕只是一片落叶在眼前坠落,一只孤雁在天空掠过,总有一种普遍的心情和一瞬间的共鸣在不同人的心里弥漫开来。诗不提供定义,不进行说明;它只是显示鲜活流动的情感状态,而诗的意义就在于此。它能够给予更多的人更多的情感共鸣,情感寄托,情感想象。

吴嘉纪面对落叶或许就产生同样的共鸣。秋天本来就有两分凉意,而暮秋又平添了两分凉意,而暮秋的夜晚就再增加了两分凉意,暮秋的夜晚更加上清冷的月光就再增加了两分凉意。这不由得引发诗人的感慨:“枝上曾几日”,满树繁叶,曾在青青枝头绿了几日,就发黄变脆,随秋风纷飞飘坠,散落在洒满月光的庭院之中,发出萧萧瑟瑟的声音。大有“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”的况味。

这悉悉索索的落叶声,更衬托出夜晚的幽静冷清;但在白头老翁听来,却是惊心动魄。一惊时间的推移,一转眼又是一年秋风起,诱发了诗人的悲哀,令人联想起那首叫《时间都去哪儿啦》的歌,“时间都去哪儿啦,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”;二惊生命的流逝,曾几何时,已经是青春不再,两鬓如霜了“……柴米油盐半辈子,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啦”;三惊人生之衰老,叶落明年还会再生,人老则不会返老还童,正所谓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啊!

但这首诗与别的悲秋诗不同的是,它没有落在“悲”字上。尾联“何须怨摇落,多事是春风”,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?其实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的命运。生命规律就是有兴必有衰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回中写道:“这的是,昨贫今富人劳碌,春荣秋谢花折磨。似这般,生关死劫谁能躲?”所以,人应当从容面对死亡,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达观从容的人生态度。达观不是乐观,它是介乎悲观和乐观之间的第三种态度,它不表现为春风满面喜笑颜开,达观应当是眉宇舒展心态安详;达观就是更透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,所以能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,放得下。

达观的人才能够做到:生如夏花之灿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。

四、秋天 散文

落叶(又名《落叶赋》) 来源中国作家网

陈夫

我是不愿过秋的,虽然有着其它季节无法极目的“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”,但千万生命在这样一个时空里悄无声息的接连交付与殒消,叫人又如何能高兴的起。早年我见过一本出版志摩的散文集子《落叶》,有位编者在书的封面自我卖情与讨好的题了这么一句促销语“浓得化不开的情感”,这一经典语当然也是出自志摩手笔。但此般移花接木的一用,一个唯美的志摩在早逝数年后顿然消失了,一个人性麻木的志摩在世人不经意的一个好意中走来了。何等的冤屈,若他知得世人将自己看作直面叶儿落亡与惨淡时仍能心揣无穷雀跃,那该情何以堪?

相与叶落,反正我是难以高兴的,想来志摩也不会。一片片叶落,一个个生命从此归零既成往事,你可以漠视,可以坐观,可以默默祝它们一路走好,但倘若思忖着逃开,终究只能是想像的分。秋天的叶儿交付生命太过集中,越想不见,它们越要从你的头顶掠过,从你的眼前滑下,停在你敏感的掌心,停在你匆匆的脚间。秋天的叶儿太知道人类情感的软肋,它们在你必经的街道时疏时密的落起叶雨,直到淋得你有所思绪;在你必经的开阔地早早赶去扎起堆,扎得一片死寂,扎得你怅然若失;也会在你必去的山色湖光里飘摇着游弋着,在你朝夕守望的窗台上下纷飞着嘀嗒着,只那么轻轻的一摇,走到哪都相随着它们的身影;只那么偶然的一嘀,整夜的梦都是关乎着它们的情节。

落叶,就这么轻轻的在自己的知音心上一落,给命运相济的知音们带去了太多的沉重,知音里的一群家天下的文人们在看到它们时忽然想到,自己正是无根的随风游子。这群文人带着自信的步履浪迹天涯,但终于有一天停了下来,一个个足以触动内心世界最脆弱的景观令他们惊惶,于是他们第一次开始真正解读自己。看上一阵秋色,又闭上一阵双目,再看一阵,再闭一阵,心不由一酸,一股惨淡、落泊、颠沛的失意情怀迅速淹没了内心多年来不知何处是他乡的自由主张,原本以为早不在乎的安居态度还一直在体内强烈的潜伏着。他们害怕了,茫然了,也清醒了。在滕王阁赴宴的王勃看着漫天尽染的秋叶,又看了看满座的陌生宾朋,一个游子毫无存在的羁客伤感滚滚而来。他在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中提笔写道: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;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。望长安于日下,目吴会于云间。地势极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远。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?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”孔绍安“早秋惊落叶,飘零似客心”的真切心境,对于此时正美酒当口的王勃,又何尝不是感同身受。而数年后走在夜郎流放途中的李太白,在面对秃丘上的一株枯蒿几片落叶时更是催人泪下,一位老游子大诗人迫急的故里归属之愿彰露无遗,他几乎卑微与遗憾的悲叹:“惭君能卫根,叹我远移足。白日知分照,还归守故园”。

就在这群文人与落叶激烈的交织共鸣时,另一群文人则显得异常平静。他们生活最多的时间与地点就是逗留在自己的寓所,因而没有了故里归属的不解心结,在他们心里只放着淡泊,从不狂热也不诋毁游子世界里的天涯与自由,本着低调而高蹈的活着,本着与落叶相见不惊。在这么一颗颗即便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”的恬静而知足的心灵面前,落叶一下失去了魔力,世界一下没了声音。看着流水带着落叶,刘禹锡在篦宅中轻吟:“斯是陋室,唯吾得馨。”听着头顶落叶的窸窣纷飞,五柳先生在东篱下看了看此刻正气象勃发的南山,无比闲适道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而结庐小孤山的林逋更是气淡神闲,带着他的鹤子在漫山落英里来来回回,任落霞与孤鹜齐飞。

落叶,是秋放飞的心思,它们有点莫名的诗性悲情,一生中仅仅一次的跳跃便笼络了所有人的心;落叶更有点霸道,它们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容身之所,滕王阁、南山、林泉以及你温柔的心房。它们不让你有一点轻松,白天一片一簇的活在你的眼里,夜晚没了灯火便睡在你的梦里。再也无处可逃,躲不进周树人的小楼,躲不进志摩的被窝,我们终将成为它们的知音,也终将在它们面前分流成两群文人,一群往来陋室,一群做客滕王阁。